
王言昌
王言昌/Wang Yan-Chang
一个在油画、年画,特别是剪纸艺术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完全靠自学成材获得我国文化艺术界最高技术职称——研究馆员( 教授),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美术家”称号,他始终走着一条实实在在的创作之路。逾六十载春秋痴情不改,一路辛勤,一路耕耘,一路采撷丰硕的成果。
艺术启蒙之路
王老少年时代,受母亲的影响,父亲的支持,加上锲而不舍的性格,在绘画方面渐显天分。母亲的剪纸和儿时的连环画对他的志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王老的故乡石岛是我国著名的渔港,又是风景区,前来采风、实习的众多著名画家给当时年轻好学的王老创造了求学拜师的好机会。由此,他的绘画水平提升很快。参加工作后,他做过工人、工会和政治宣传工作,但他从未间断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并且在社会上慢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七十年代末,王老调文化系统专业搞美术工作。文化馆工作主要是辅导群众美术,这样王老有机会接触民间艺术,了解和学习剪纸。

《故乡》/ 王言昌/ 山东

《巡海的孩子》/ 王言昌/ 山东

《海上巡医》/ 王言昌/ 山东

《擒鲨》/ 王言昌/ 山东
转向剪纸——绘画创作高峰期的重大抉择
八十年代,伴随着剪纸技艺的老练,王老年画系列创作也达到高峰期。王老创作年画,一般不会循规蹈矩,每每总是寻求突破和尝试,实践检验过,每次尝试都是成功的。自1 9 7 4 年始创作年画,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出版社的需求都是以现代题材为主,每一幅作品王老师都认真完成,获得很大成功;1978年的《比翼双飞》尝试反映农村乡土生活的主题,同样得到了群众和出版社的认可;1985年以后又开始创作一些群众喜欢的才子佳人系列,有的作品创下了很高的印数。在画作大获丰收的同时,王老决定放弃绘画方向的钻研,改为专心从事剪纸创作和民间艺术系统的研究、搜集、整理工作。当时很多人,包括亲人,都不能理解这一选择,王老坦言,他也有思想斗争,当看到自己搜集、整理的一万多幅剪纸,和农村那些剪纸老艺人的纯朴感情,以及民间剪纸博大精深的内涵,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劈波斩浪夺高产》/ 王言昌/ 山东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 王言昌/ 山东
技艺醇熟的风格与匠心独具的追求

《母与子》系列 / 王言昌/ 山东

《霸王别姬》/ 王言昌/ 山东

左图:《日本武士》/ 王言昌/ 山东 右图:《十八罗汉》/ 王言昌/ 山东

《新婚三日回门》/ 王言昌/ 山东

《滚滚长江东逝水》/ 王言昌/ 山东

《夕阳三部曲之:可怜天下父母心》/ 王言昌/ 山东

《夕阳三部曲之:老伴》/ 王言昌/ 山东

《夕阳三部曲之:真情大爱》/ 王言昌/ 山东

《夕阳三部曲之:老伴》/ 王言昌/ 山东

《夕阳三部曲之:真情大爱》/ 王言昌/ 山东
另一个特点就是,我看这时期的彩色作品在层次上、颜色上都很丰富,特别像一幅生动的绘画,经常恍惚到底是画出来的还是剪刻的。王老认为对剪纸艺术应当多角度去发展,与油画、版画互相借鉴。有人说剪纸只能从形体上表达情感,不能呈现面部表情,他试着创作了几幅:《走西口》、《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情大爱》等,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对面部表情的处理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显然,王老早年的绘画技艺并没有放弃,而是融入剪纸之中,形成了王老独有的作品现象,让剪纸这一艺术形式更饱满、更富有生命力。
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再是为参赛而作,是王老60年人情练达的归真,是60年尘世爱恨的返璞,是内心自我的重现,又是一个来时的赤子。
不得不提的是《王言昌剪纸连环画》两本套装书,由于童年的时候就对连环画痴迷,王老师迄今收藏了万本连环画。在创作剪纸作品时,他一直有个心愿,想用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创作连环画。这套连环画中每个故事都是用不同风格、不同构图、不同技法的剪纸来展现,在剪纸作者看来是学习创作、设计、构图、技法的范本,在连环画收藏者看来是连环画收藏的一个新品种。王老在自己喜爱的连环画和剪纸方面终于能合二为一,实现自己多年夙愿。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纸非纸,画非画,笔墨刀剪都不过是为心所役,挥斥方遒之间,完成匠心独运的圆满体现。
德高望重、堪为典范
剪纸,不论在民间还是在现代社会各阶层都不乏能工巧匠。如果说,王老仅仅把自己的技艺提高到随心所欲的程度,那还不足以令人敬仰。王老在20几岁时开始,跑遍了荣成的28个乡镇,夜住场屋、破庙,饿啃干粮,深入民间,收集了上万幅的剪纸作品。他给我讲述荣成一个孤寡老太太王炳君,住在乡敬老院。第一次王老去看她,发现她用一些别人丢弃的点心纸剪的作品就喜欢得不得了,认定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民间剪纸高手。第二次他带去了几张红纸,老太太很快剪完。第三次,王老留下更多的红纸。待再去取时,作品犹在,人已归西。至今讲来,王老犹感当年的眼泪复涌。他爱这剪纸,爱这些纯朴的民间剪纸人,爱的如此深沉。
我跟王老的徒弟郝伟聊过。前几天跑到石岛,也特意去拜访了曾经跟从王老师学过剪纸的方桂凤老人。她现在是民间“工艺美术家”,当地有名气的民间艺人。随后发现,跟随王老师学习过的人不计其数,深感这些几十年跟随王老学艺或者曾经得到指点的人,对王老的一往情深,对他所做的培养新人、传承剪纸文化所做的努力,发自肺腑的赞赏和感激。

左图、中图、右图:《王言昌剪纸连环画集选页》系列/ 王言昌 / 山东
1990年,王老发起成立的威海市剪纸学会;1996年,当选为中国剪纸学会副秘书长;2004年,当选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山东剪纸学会主任;1992年始至今,王老师在威海组织了四次全国剪纸艺术大展及剪纸艺术理论研讨会。1997年开始,王老在法国、德国、韩国、比利时等国举办剪纸艺术展览,学术讲座和艺术交流。2000年应英国切尔滕纳姆市政府之邀,赴英国举办“王言昌现代剪纸艺术展览”。将我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推向世界功不可没。2011年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人。2017年经过王老努力,“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创作实习基地”落户威海市荣成石岛盛泉幸福家园,一种新的文化传承形式也应运而生。
一步一个台阶,王老为威海、山东、乃至全国剪纸文化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从培养单个学生,到设立高校工作室,再到引进社会企业成立剪纸培训基地。一个立体的传统剪纸文化复兴的蓝图正慢慢矗立。古稀之年,仍忙碌于提携后辈,传承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生已至此,意图何求?他心中一定有答案。这是一个无我而有天下,已堪为人师的艺术家。
在我即将采访结束时,王老目光深邃,沉静地指着墙上写有“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的条幅对我说:“我偏居一隅,苦心笔耕于斗室,既无妒人之心,又无攀附之意。任人评说、笑骂……人各有志,艺术这条路我是要这样走下去了。”
我离开,告别,王老送至门口。我回头仰望,是澹然而又温暖的笑脸。
